【全球塑膠網2010年9月20日網訊】
在工信部公布的2087家企業名單中,從電話記錄看,只有25.9%接通了電話。在實地調查的59家企業中,有44.1%的企業2010年前已關閉。
真相的距離
佚名
8月初,工信部向社會公布18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后,本報編輯部就不斷得到反饋說,這個名單如何“注水”,如何可能存在各種虛報;而我們經過一個簡單抽樣調查后,決定較一次真。
毛澤東曾說,世上怕就怕“認真”二字。為此,本報17位記者則通過電話采訪,核實18個行業2010年淘汰落后產能涉及的2087家企業存在與否、淘汰過程中有哪些問題。同時,本報14位記者分赴全國各地,重點是那些記者電話聯系不上的企業比較密集的地區,實地抽樣調查這些名單中的50多家企業。
前后歷時近一個半月,調查反映的問題確實令人擔心。僅本報記者實地采訪的59家企業中,早在2010年前關停的就有26家,占比44.1%。2087家中還有多少這樣的企業現在還不得而知,但從目前的電話記錄看,情況也不容樂觀,只有25.9%的企業接通了電話(具體數據見A16版)。
淘汰落后產能往大了講,它既是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、調整產業結構、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大舉措,更是促進節能減排、積極應對氣候變化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迫切需要。而往小了說,每個人生活的環境質量都與這些落后產能的切實淘汰與否緊密相關。
本報希望通過調查,使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得到呈現,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,使政府的財政獎勵真正發放給“當時符合審批程序,但現在又需要淘汰的,還在生產經營的企業”,以便該項工作真正收到實效。
當然,我們的能力仍然有限,很多問題還沒有確證,譬如虛報產能到底有多嚴重、早在2010年前就已拆遷完畢的企業有多少家?那些并不知道自己上榜的企業能否最終拿到財政獎勵?誤上淘汰榜的企業如何處理?
我們也期待社會各界和我們一起把監督進行下去。